梅州市中医医院十年发展纪实⑤:十年岐黄路 薪火映苏区
发布时间:2025-10-27 16:08:43  来源:  浏览次数:

十载风云壮,杏林日月新。梅州市中医医院以十年为卷,以苏区为纸,以岐黄之术为墨,写下了一部地市级中医医院的发展史。十年的辛勤耕耘,守住了传统,攻下了前沿,医院将发展成果书写在岐黄薪火与现代锋芒的交融里,“中西医并重”不只是印在发展规划中的口号,更是刻在日常服务苏区百姓中的诊疗实践。

 

建院筑基

多方携手 绘就发展蓝图

合力者胜,众行者远。医院的十年跨越,始于一场穿越时空的“同心筑基”。

协作的起点,追溯到1993年——那一年,梅州籍旅港实业家、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奠基,梅州市田家炳医院应运而生,为梅州中医药事业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成立以来,梅州市田家炳医院秉持田家炳先生的慈善博爱精神,扎根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市,服务苏区百姓,造福粤闽赣边区群众。

2015年,梅州市委、市政府着眼“健康梅州”建设大局,在田家炳医院基础上组建梅州市中医医院,保留“梅州市田家炳医院”名称,填补了梅州无市级中医医院的空白。建院之初医院仅有业务用房3万平方米,开放病床317张,职工411人,其中中医类别医师仅8名。为支持医院起步,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财政资金用于门诊综合大楼、中医热病中心等关键基建项目,为医院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持续关注医院发展,不仅在硬件上捐资助建,更在精神上引领“博爱精诚”的公益理念。2023年,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主席田庆先先生专程来院调研,对医院传承田家炳先生“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理念给予高度肯定。

2023年8月,医院迎来历史性跨越,梅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开启校政共建医院新篇章。大学派驻3名副院长挂职,引进10余个专家团队,推动医院在管理、品牌、人才、技术、学科、信息、文化等方面实现“七个融合”。

梅州市中医医院十年快速发展离不开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田家炳基金会的持续资助,离不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帮扶支持,正是有了多方合力,筑牢了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根基。

 

守正创新

内外兼修 铸就强院之路

外部的支持为医院的发展筑牢根基,而医院的自身努力则在根基上搭建起高楼大厦。

建院之初,医院就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既要守住中医药的‘根’与‘魂’,也要跟得上现代前沿技术。十年间,医院深挖中医药宝库,开展雷火灸、热敏灸等中医适宜技术85种,制定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56个,拥有注册备案制剂35种、特色制剂131种,制剂产值居梅州中医机构首位。

在现代医疗技术领域,医院通过推行“大中心、小专科”模式,整合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其中卒中中心作为梅州首家融合型卒中中心,DNT(入院至溶栓时间)全部小于45分钟,获“2022年度广东省静脉溶栓先进单位”;胸痛中心2018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2023 年获“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推动奖”。

2024年,医院外科获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同年开设放疗科,配备直线加速器,完善肿瘤治疗体系,苏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准放疗服务。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医院坚持请进来传帮带、送出去学本领,让人才队伍既有厚度又有活力。十年间,医院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孙光荣、李佃贵等顶尖专家,设立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工作室38个。与此同时,医院启动“家炳育才工程”,邀请谭家驹、吕玉波等管理专家开展培训,提升中层干部能力。选派骨干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进修,更新发展理念,掌握前沿技术。

在科研教学平台建设上,医院从2021年正式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到晋级国家规培协同基地,再到2024年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医院从“临床医疗中心”向“区域医教研高地”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百姓支持

服务惠民 见证仁和温度

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现飞速跃升,门急诊量从2016年约25.3万人次,到2024年达到66.8万人次,增长164%。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DRG能力指数在2023年广东省中医医院排名中名列第八,CMI指数在广东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排名中名列第二。

这份认可,源于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细节:2023年上线“云随访平台”,累计随访患者39.28万人次,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在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基础上,2024年再推行“当班负责制”,将中药取药时间从“半天至一天”缩短至1小时内;优化预约挂号系统,挂号预约率达62.18%,自助缴费率超50%,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作为有着田家炳先生慈善底色的公立医疗机构,医院始终牢记公益初心。医院与梅县区中医医院签署了“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协议,并且与梅江区人民政府达成了共建医联体协议,对口帮扶兴宁市中医医院、蕉岭县中医医院。目前,作为牵头单位,医院已与48个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结成专科联盟9个。2025年,医院共派遣50位医务人员开展支援帮扶工作,提供了63次手术及医疗指导服务,进行了105次专家坐诊。

2024年医院牵头组建“粤闽赣边区中医联盟”,与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中医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派遣42名专家驻点指导,帮助基层医院开展新技术28项。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更让医院与百姓贴得更近。每年举办的“中和膏方文化节”,吸引上万市民参与;中医药博物馆展示480余件(套)藏品,成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小记者中医药研学营、中医药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感受中医药魅力。

十年磨一剑,今朝再出发。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医院将以“粤闽赣原中央苏区高水平中医名院”为目标,在中西医融合的大道上笃定前行,为百姓筑起更高质量的健康屏障,让岐黄之光在苏区大地上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