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恶性肿瘤新疗法——免疫治疗
发布时间:2024-04-03 14:44:40  来源:  浏览次数:
        年过七旬的李大伯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并伴有右侧胸部胀痛不适、体重进行性下降等症状,曾自行口服止咳、化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遂到当地医院行胸部X片检查,当时高度怀疑右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其家人不敢怠慢,马不停蹄来到医院就诊,完善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后发现李大伯右肺门区-右肺下叶背段有一巨大肿块,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伴右肺下叶多发阻塞性肺炎,右肺门、纵膈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见图1),遂进一步办理住院诊疗。

        入院后立即给李大伯完善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右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T4N2M1b IVa期),医院立即组织肿瘤MDT专家团队对此病案作了认真细致的探讨,均认为李大伯年事较高,营养状况较差,且处于肺癌晚期,不能耐受高强度治疗,但如果不作进一步处理,李大伯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将大受影响,经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与商量后,建议行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PD-L1)检测,结果PD-L1 TPS表达大于1%,说明李大伯有免疫治疗的指征,次日便开始给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经3程规律免疫治疗后,李大伯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肿瘤病灶及淋巴结均明显缩小(见图2),其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也较前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也对我院肿瘤科医护团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image.png

免疫治疗到底是什么?


       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变异细胞(即癌细胞),但体内的免疫系统(如T细胞、NK细胞等)能够及时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因此大多数人并不会得癌症。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接触各种致病因素后,体内的部分肿瘤细胞就能“逃脱”机体内免疫系统的识别与追捕,并产生一些抑制免疫系统的物质,从而不断复制而壮大自己,最终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近些年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一个跨膜蛋白,当肿瘤细胞膜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后,肿瘤细胞会发出抑制性信号,进而使免疫细胞不能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不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的杀伤和清除,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肿瘤细胞得以疯狂发展。而以此为目的所开发的各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就是通过修补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漏洞,使药物与PD-1或PD-L1结合,阻断肿瘤细胞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保证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恢复其识别、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它往往比其他的治疗方法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image.png


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是PD-1、PD-L1抗体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范围涵盖了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妇科肿瘤、黑色瘤等大部分癌种,但治疗前均需进行免疫检查点相关检测,评估病人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另外,一些特定人群如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结核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等,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接受免疫治疗前需与临床医生充分沟通,经专业医生评估后,权衡利弊,再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