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胸痛中心 | 支架“内漏”险夺性命,多学科协作传递生命“接力棒”
发布时间:2024-02-29 14:50:37  来源:  浏览次数:

“炸弹”形成,手术迫在眉睫

黄主任,急诊科刚才接诊一例67岁男性患者刘伯,既往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此次再发腹痛,从急查的CT看到腹主动脉管腔最宽处约92mm,原有的腹主动脉-左髂总动脉支架远端出现了内漏,左髂总动脉管腔最宽处约62mm,周围多发渗出、混杂积血,考虑因Ⅱ型内漏导致的动脉瘤破裂,要进行急诊手术!

image.png

接到电话后,周日原本在家休息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田家炳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主任医师黄志华紧急赶回医院。

“内漏”二次伤害,随时可能引爆
Ⅱ型内漏又名“返流性”内漏,指持续性血流经通畅侧支血管,如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等,逆流进入瘤腔。腹主动脉支架主体处如果出现内漏,支架置入术后动脉瘤隔绝的不完全,瘤腔内有持续性血流进入,会导致瘤腔持续扩张,引致原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危害生命。黄志华主任表示,腹主动脉瘤常被称作是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导致大出血休克,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死亡率高达90%。腔内支架置入术是腹主动脉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比例已经超过传统开放手术,但是,术后内漏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

针对Ⅱ型内漏的处理,目前国内都是采用腔内的方式,常选用动脉栓塞或经腰部/腹/下腔静脉瘤腔穿刺栓塞术。因路径扭曲、通路漫长,失败率也不少,即使做了栓塞术,仍有部分病例还需要面临再次手术。

相互信任,共同作战
时间不等人,随即,由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李平主任医师主持,心血管内一科黄志华团队与介入诊疗部刘广交主任团队进行缜密的术前讨论,对如何封闭内漏口、隔绝动脉瘤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风险预案。

穿刺双侧股动脉、建立入路,超选内漏口、栓塞瘤腔,左髂总动脉植入支架......手术团队在心血管内科专家李平副院长的指导下,紧张有序地为刘伯进行腹主动脉-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历时3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当最终的造影确认内漏完全封闭、假性动脉瘤成功隔绝的那一刻,这颗随时可能“引爆”,迅速发生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的“炸弹”危机被成功解除!

image.png

image.png

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术后第三天刘伯顺利出院。此后刘伯返院随访复查,恢复良好。

image.png

黄志华主任医师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院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织密了胸痛救治网络,提升了急性胸痛诊疗能力,补齐了专科资源短板,许多以往必须到广州三甲医院进行的手术现在能在我们市级中医医院就可以完成。我院胸痛中心在主动脉、髂动脉瘤破裂出血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众多危重患者提供了健康保障,减少患者往返大城市奔波看病难及费用贵的问题。

一、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超过正常直径的50%,向外膨出形成所谓的血管“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主动脉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壁受损、扩张而逐渐形成的,主动脉一旦开始扩张,其过程就是不可逆的,更不会自行消失。研究统计,腹主动脉瘤直径<4 cm时,年增长1~4 mm;瘤体直径在4~5 cm时,年增长4~5 mm;瘤体直径>5 cm时,年增长>5 mm,瘤体破裂率达20%;瘤体直径>6 cm时,年增长7~8 mm,瘤体破裂率也增大至40%。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病死率高达90%,这也是腹主动脉瘤的最大危害。

二、什么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唯一有效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术经外周动脉穿刺或小切口(通常选择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并直接在原位重建血流通路。腔内修复无需开胸、开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主动脉瘤的发生?

黄志华主任医师介绍:男性、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人群是主动脉瘤高危人群。主动脉瘤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具有很强的隐匿性,不易发觉,大多数主动脉瘤是在其他检查中偶然被发现的。建议65岁以上有吸烟史、高血压的人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日常生活中应做到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形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严格控制血压。如果突发严重腹背部疼痛、伴有低血压和腹部搏动性包块高度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就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胸痛中心电话:

0753-2233120

心血管内一科电话:

0753-2336001

心血管内二科电话:

0753-233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