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湿热,易发“三疹”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5:27  来源:  浏览次数:
夏季多湿热,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目前西医治疗以对症缓解症状为主,湿疹和单纯疱疹复发率高,带状疱疹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可能非常大。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辨证,内服外治结合,优势明显。夏季最易高发三种“疹病”,结合中医外治,疗效显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状以红斑、丘疹、丘疱疹、水泡、瘙痒等为主,相当于中医“湿疮”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皮质类激素治疗的效果往往比较有限。而中医学认为湿疮是由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兼感外邪,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治疗时主要从“健脾”和“祛湿”两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兼有湿热的要清热利湿,相当于去除了滋生湿疮的温床,效果自然就会比较理想。
夏季重在防暑湿。“湿”是自然界六气之一,湿与脾相应,故湿多伤脾。湿性黏浊,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及脏腑的运化功能。中医治疗湿疹,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用药遵从专科医生医嘱。湿疹外治法:目前我院有中药湿敷,烟熏疗法,刺络拔罐、艾灸等多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安全无副作用,简便效廉。火罐拔出的不仅是体内的湿气,还有体内的寒气。艾灸是祛除体内湿气的好办法。艾灸通过对身体穴位的温热刺激,不仅能除湿,还有通经活络的功效。

image.png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老百姓俗称“上火”、“烂嘴角”,相当于中医的“热疮”,是指在热病之后或高热过程中所出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又称为“热气疮”、“火燎疮”、“剪口疮”,可以自行愈合,但是容易复发。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常发生在皮肤与粘膜的交界处。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由HSV1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的三叉神经节或感觉神经节内,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作。单纯疱疹能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而传染,在疱疹爆发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能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本病可治疗但不能根治,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诱发因素,积极锻炼身体,规律生活,提高自身免疫力。

image.png

治疗上可以采用内服中药、中药局部熏洗以及刺络放血疗法。中药内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其临床辨证主要是以脾虚湿蕴以及气阴不足两个证型为主。对于外治法,可以采用中药煎汁以后熏洗于皮损处;也可以采用局部的刺络放血疗法,因为单纯疱疹病毒所导致的疾病容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所以可以在反复发作的地方进行刺络放血,提高局部的免疫力。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属于中医“蛇串疮”范畴,发病原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临床症状多以疼痛、簇集状丘疱疹及水疱为主,可发生在胸部、面部、头皮等部位,最常见的是腰部,因此带状疱疹也被叫做“缠腰龙”、“蛇串疮”、“缠腰火丹”、“串腰龙”等。

带状疱疹最令人发憷的是,发病时往往伴有剧烈疼痛,在发病前、发病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许多患者表示,发作时患处那种剧烈的灼痛感、撕裂感让人难以忍受,“犹如刀劈斧砍、仿佛被火烧、电击、反复鞭打”,让人寝食难安。

有少数患者在带状疱疹的皮疹消失一个月后,神经痛仍持续发作,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主要的后遗症之一。病程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本虚标实为主,主要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日久耗伤气血,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导致经络瘀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临床常见疱疹基底瘀红,血疱或疱疹基本消退,或已结痂脱落,但患处仍然疼痛不止,伴有精神疲倦,夜卧不宁,舌淡苔白,脉弦。有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也常见于各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常拖延日久,未能消除。中医治疗“蛇串疮”,早期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止痛。这类患者正气不足,不可以单纯地行气活血,以免攻伐太过,在祛邪之中还要兼以扶正,注意加以养阴或益气健脾。

神经阻滞是目前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主要疗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在受累神经根处注入药物,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路径、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病变神经组织自我修复,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疼痛、保护神经、预防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目的。结合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和特点,集合中西医学理论之精华,发挥中医针灸的优势,在华佗穴和局部阿是穴注射药物,使药物直达病所,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疼痛。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穴群位置是从胸1至腰5的十七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左右共34个穴位。结合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夹脊穴所对应的就是神经根所处的位置,选择患处所对应神经节段进行施药是精华之所在,再联合口服药物、火针、刺络放血、针灸、艾灸等治疗,去瘀生新、通络止痛,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