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如何进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
发布时间:2023-02-15 10:57:47  来源:  浏览次数:

上期我们说过,慢性肾脏病像个沉默的杀手,会在悄无声息中损害我们的健康,等到症状明显时,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那大家还记得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吗?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肾功能损伤。除了与遗传、年龄及出生时低体重等不可控因素有关外,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及滥用药物等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识别慢性肾脏病早期信号、了解他的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做到早期防治,减少疾病发展成重症的几率。

image.png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识别:

大多数CKD早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乏力、食欲不振、夜尿、腰酸),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损害加重,临床症状增多,多系统并发症凸显(精神萎靡、抽搐、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难控性高血压、胸痛、气促等)。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

慢性肾脏病早期会出现以下不典型信号:

1、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2、尿中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尿蛋白排泄增多;

3、血尿;

4、夜尿增多;

5、反复眼睑或下肢浮肿;

6、血压增高;

7、不明原因的贫血、皮肤瘙痒、抽筋、牙龈出血等;

8、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9、尿量减少。

image.png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1、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病史或具有肾脏病家族史

2、血容量不足:严重纳差、严重腹泻、低血压、大出血、休克、脱水等

3、肾毒性药物服用不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非甾体抗炎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等

4、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

5、高凝状态

6、自身免疫性疾病

7、年龄65岁以上

8、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等。

为何慢性肾脏病的筛查和防治需要尽早开始

因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高,治疗会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早期不容易发现,病情在悄无声息中进展,出现明显症状时可能已发展到尿毒症,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救治依从性,对患者心理、生理、家庭都是极大的打击。

image.png

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

一、普通人群做好预防

1、平衡膳食:低盐、低脂、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不憋尿。

2、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避免酗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3、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4、慎用肾毒性药物(包括中药)。

5、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

二、高危人群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尿酸、高血脂),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饮食。

3、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尿酸、血脂等指标。至少每半年检查1次: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

三、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延缓或逆转进展。

1、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蛋白尿。

2、优质蛋白饮食,慎用肾毒性药物。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缓解症状。

5、定期肾病专科检查、治疗和随访。

肾病科介绍

梅州市中医医院(田家炳医院)肾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梅州市中医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科室设有普通门诊、住院病区、血液净化区、腹膜透析专区等4个单元。

常规收治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在收治疑难、危重病人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住院病区常规开展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包括腹腔镜下腹透置管术)、DSA下半永久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入术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移植血管内瘘成形术、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切除术、内瘘修复术、内瘘血栓取出术、血管通路的介入治疗等。

血液净化区常规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人工肝、持续性血液净化(CRRT)等血液净化技术。

科室位置:B栋住院部1楼

科室电话:0753-2336121(住院病区)

          0753-2336151(血液净化区)

专科门诊:门诊综合大楼2楼239室,每周一至周日都有专家坐诊。

专家介绍

image.png

汤兰花

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急慢性肾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熟练掌握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丶血管通路的介入治疗。